欢迎访问承德市妇幼保健院
立秋科普|不要身在“伏”中不知“伏”
发布:2019-08-08 来源:  作者:  编审:adminfy  浏览量:7 

0001.jpg

0002.jpg

立秋

池水渐凉蝉唱稀,

长空雁阵岭南飞。

与君携手花间舞,

夜露沾鞋又湿衣。

     立秋,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。当立秋遇上三伏,养生需谨防“秋老虎”8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今年的立秋正处于三伏天里的中伏末伏,要时刻提防盘踞在我们身边的秋老虎

 

 

立秋养生

重在“收”与“养”

0006.jpg

古人有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、“春生夏长、秋收冬藏”之说,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,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
 

1

立秋撞上三伏天,养生谨防“秋老虎”!

 

 

0007.jpg

今年立秋仍处在“三伏天”内,暑气一时还很难消。养生专家提示:“秋后一伏热死人”,此时节,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,一旦出现“秋老虎”,要注意防暑降温。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,也要预防感冒着凉。

 

2

立秋养生---收敛阳气

立秋后,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、沉降,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。

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,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。另外,早睡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,可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。

 

3

立秋养生---养肺护肝

中医认为,肝为将军之官,攘外平内全靠肝,相当于西医的解毒、免疫功能。而“肺者,相傅之官,治节出焉”,一身之气,皆出入于肺。攘外平内之后,就要治理。管理自身、养生不能不靠肺。

肺属金,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黄,故肺主秋季。另外秋季主收,燥为秋季之主气,而肺为“娇脏”不耐寒热,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,因此需要润燥、养阴、润肺。

而秋天属金,金克木,所以秋天这种气会抑制你的肝气、肝血的生发。肝开窍于目,所以这时候呢眼睛的视力就会有所下降。应该注意护肝早睡,早起。

0009.jpg

立秋按摩/艾灸培补元气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指出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,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。这时候就更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,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!

 

大椎穴:保健要穴、主宰全身

《甲乙经》说过“大椎,三阳,督脉之会”,大椎穴又称“督阳之海”,能主宰全身,更是保健要穴。所以按摩、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,改善肺功能的作用。

0010.jpg

0011.jpg

取穴:人体的颈部下端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。若突起骨不太明显,让患者活动颈部,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,约与肩平齐。

 

太白穴:补充气血、美容养颜

 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,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。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,气不足、血有余,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,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,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,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。

0012.jpg

0013.jpg

取穴: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3寸,是元气出入的关卡。

 

气海穴:扶正固本,培补元气

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,是生气之源,人身真气由此而生,所以对于阳气不足,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患,按摩气海穴往往具有温养益气,扶正固本,培元补虚之功效。

0015.jpg

取穴: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1.5寸,是阴中之阳、元气之海。

0021.jpg

按照传统的说法,秋天物候干燥,人体就需要滋润,所以,眼下季节适宜多喝具有滋润肺腑的汤,或者是粥。特别是女人朋友,经常喝一些适应的汤或粥,既能养生也有美容的效果。

功用:汤烧出来的正色是奶白色,很浓很白,女人喝最好,具有美容,滋润效果。

做法:先将水烧开(水量超过材料一倍),姜片、螺肉、鸡块放入,大火烧半小时,然后中火两小时,然后将切成小块的蜜瓜放入,再中火半小时即可,此时的汤水约为最初水量的一半到五分之二。

功用:沙参玉竹都是润肺的,这个汤对烟酒过多、睡眠不足的人特别有帮助。

做法:基本做法同上。就是先将鱼尾洗净,放入油锅(少许油)两边煎到金黄色。水烧开,将所有东西放入开水中,大火烧半小时,然后中火一个半小时即可。

夏秋交替季节,气候变化很大,由于宝宝抵抗力较弱,一些疾病很容易缠上身,家长们尤其要注重如下几种儿童疾病的预防:

 

01

手足口病

秋季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的增加,宝宝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,引发手足口病。

 

预防措施

养成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,做到饭前便后洗手、不喝生水、不吃生冷食物,勤晒衣被,多通风。

减少宝宝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:广场、公交车由于空气十分混浊,病毒密度过大,宝宝很容易被传染肠道病毒。

 

02

急性肾炎

急性肾炎也是宝宝在秋季容易患上的疾病,宝宝因为扁桃体炎或皮肤化脓性感染,会使肾脏免疫损伤,出现急性肾炎。

 

预防措施

要帮助宝宝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提高身体抗病能力;要注意宝宝的皮肤卫生,给宝宝勤换衣、勤洗澡,还要防止宝宝被蚊虫叮咬以及皮肤感染;对于反复发作扁桃体炎的宝宝,可考虑进行扁桃体摘除术;注意气候变化,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。

由于婴幼儿局部免疫力和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,一旦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。发病时,大多数宝宝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。宝宝腹泻时,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,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,每天可达十几次。

 

预防措施

不要盲目服用抗生素;不擅自吃成人用的止泻药;咨询医生;注意饮食卫生,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,餐前便后洗手,宝宝的餐具、玩具定期消毒,护理宝宝的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卫生。

0022.png

0024.jpg

0026.jpg

0028.jpg

我院中医科

 

 

我院中医科应用祖国传统医学诊疗技术治疗内科、妇科、儿科及皮肤科等常见疾病、多发病及疑难杂症。运用传统中药结合针灸、拔罐、放血、推拿、埋线、中药敷贴、中药上药等传统治疗方式,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,同时注重发挥中医“治未病”优势,传播“未病先防,既病防变,瘥后防复”理念,积极开展预防保健,养生康复等指导服务工作。

0033.jpg

0035.gif

目前开展项目如下

 

1.孕前人群体质调理和孕期疾病治疗,如:孕期感冒、腹泻、便秘、先兆流产、羊水过多等治疗;

2.产后调养---与产科合作,指导产后饮食调护,耳针促进乳汁分泌、预防产后抑郁等。

3.利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促进经络气血运行预防各种产后疾病:如产后腹痛、恶露不绝、产后身痛、产后便秘等。

4.开展中医美容,穴位埋线疗法促进产后形体康复,美容美体,健康减肥同时调理体质,治疗疾病,尤其是对于顽固性肥胖人群效果显著。

 5.开展“三伏贴”疗法,结合药罐开穴,艾灸疗法,依据中医“冬病夏治、夏病冬治”理论,采取多种手段,到达多重疗效。对于咳嗽、哮喘、支气管炎、咽炎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过敏性鼻炎、痛经、盆腔炎及消化系统等疾病效果显著。

我院中医科本着“以人为本,患者至上”的理念,以弘扬中医文化为目标,以中医为特色,以患者为核心,以康复为目的,竭诚为广大人民提供优质服务。

 

咨询电话:2021982

 

 

希望各位宝宝都能

健康快乐的长大

最终成为茁壮的大树!

 

上一篇: 没有了
下一篇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