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世界那么多爱,守护“星星的孩子”----世界孤独症日
发布:2023-04-02 浏览量:1540
世界孤独症日
你认识他们吗?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。 他们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,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:拥有明亮的眼睛,却拒绝与你对视;拥有正常的听力,却不理会你的呼唤;拥有健康的嗓音,却无法和外界正常交流。 他们有另一个很残酷的名字:自闭症患儿。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,是孤独症谱系障碍(ASD)中最典型的类型,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、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、狭隘兴趣、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,以往称广泛性发育障碍。3岁前起病。目前发病率逐年上升。
据统计,全球自闭症平均发生率占人口总量的千分之四,大约每20分钟,地球上就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诞生,目前全世界自闭症患者数量已达6700万。
孤独症患儿早期行为标志
1. 不(少)看: 孤独症患儿早期表现出对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,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,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/2。 2. 不(少)应: 患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,对名字的反应不灵敏。不能与他人用眼神或手指指向共同关注某一物体或者事件,14-15月龄ASD患儿出现共同注意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。 3. 不(少)指: 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,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。ASD患儿可能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。 4. 不(少)语: 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延迟现象。 5. 不当:
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异常;ASD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,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,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;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,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,难以听懂、难以重复语言。
孤独症治疗的准则
早诊断早干预
目前孤独症还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,但绝不意味着我们无计可施。及早介入干预和治疗,就有机会改善孤独症者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,持之以恒的科学的康复训练被证明是有效的。越早发现,越早干预,效果越好!
孤独症通常在年纪很小时就可察觉,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发育过程存在以下预警表现,要尽快咨询医生,看见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。
孤独症无法自愈,截至目前,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康复训练,越早开始越好,但没有"最晚",应抓紧6岁以前的时间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,只要方法对,孩子的进步会很大。 让孩子拥有生存下去的能力和功能是训练的最终目的。这种训练是长期的,甚至是终身的,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。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动作,可能需要教无数遍孩子才能学会;在寻常人眼里不值一提的进步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去获得。孤独症的干预是一场持久战。
孤独症康复的核心在于家庭,训练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。家长要不断的随时随地跟孩子进行互动,通过行为训练来改善和提高孩子的能力。孤独症不代表在智能上有所缺损,某些孩子的智力其实是正常的,甚至在某个特定方面(如计算、记忆力、绘画等)优于常人,家长可仔细留意,帮助孩子发挥潜能。
儿童保健科
温馨提示
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儿童生长发育中出现的问题,早发现,早诊断,早干预!抓住儿童成长关键期,发现问题请及早就医!
儿童保健科介绍
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,是承德市市级医学重点学科,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为主题,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重点,开展儿童生长发育、神经心理发育评估指导、孤独症筛查与指导、高危儿管理、口腔保健、眼保健、听力及耳聋基因筛查、入托体检等项目,是我市唯一一家以保教相结合的儿童早期发展中心,开设了婴幼儿水育室,以促进儿童智力及体格全面发展,为我市儿童提供专业、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。
咨询电话:2038152
上一篇:
世界卫生日 | 你,知多少?
下一篇:
关爱女性健康 我们与您同行